科举考试是清朝选拔人才的最主要途径。清朝科举考试,由童试始,历经乡试、会试、殿试等不同级别的考试,进而取得生员(俗称秀才)、举人、贡士、进士身份。进士因是由皇帝亲自主考的殿试所录取,既“题名金榜”,又成“天子门生”,故为社会所重。清朝选取进士的考试主要有文科、武科和翻译科,相应所取进士也有文进士、武进士和翻译进士。那么,清朝总共选取了多少名进士呢?
乾隆十六年文科小金榜
文进士人数
文进士人数清朝选取文进士的考试分为两级 :由礼部主持的会试和皇帝主考的殿试。会试一般于乡试次年二三月份在京师顺天贡院举行,参加会试者为各省上年乡试中试举人和往届会试落第举人,人数从三四千人至七八千人不等。会试中式者称贡士,贡士人数须由皇帝钦定。如乾隆十七年(1752 年)壬申恩科会试,皇帝钦定额数为 235 人 :“满洲、蒙古取中七名,汉军取中一名,直隶取中二十二名,奉天取中一名, 山东取中十三名,山西取中十五名,河南取中十名,陕西取中十二名, 江南取中三十一名,浙江取中二十九名,江西取中二十五名,湖北取中十名,湖南取中四名,福建取中十四名,广东取中十四名,广西取中五名,四川取中八名,贵州取中七名,云南取中七名。”
成为贡士,就有资格参加稍后的殿试,进而成为进士。每次殿试后,所取进士或“题名金榜”,或“镌刻碑石”,或“书于名录”,因此, 使我们易于统计清朝文科进士的总人数。但因所据资料和统计方法不同,学者们对清代文进士人数的统计差别很大 :有 26888 人、26815 人、26849 人、26391 人等数种结果。笔者根据小金榜、军机处上谕档、起居注等原始档案进行考订,发现 26849 人较为可靠。
清朝文科殿试自顺治三年(1646 年)始,至光绪三十年(1904 年) 举行最后一次殿试止,共举行 112 次,取中文进士 26849 人,以顺治
十二年(1655 年)取中 449 名进士(含满榜 50 名)为最多,以乾隆五十八年(1793 年)取中 81 名进士为最少。按甲次统计,一甲进士342 人,二甲进士 8973 人,三甲进士 17533 人,未入甲进士 1 人。
清历朝文进士人数表
顺治朝 |
3065 |
康熙朝 |
4088 |
雍正朝 |
1499 |
乾隆朝 |
5384 |
嘉庆朝 |
2820 |
道光朝 |
3269 |
咸丰朝 |
1046 |
同治朝 |
1588 |
光绪朝 |
4090 |
|
|
清各省文进士人数表
江苏 |
2920 |
浙江 |
2808 |
直隶 |
2701 |
山东 |
2260 |
江西 |
1894 |
河南 |
1692 |
山西 |
1432 |
福建 |
1400 |
八旗 |
1400 |
陕甘 |
1385 |
湖北 |
1221 |
安徽 |
1189 |
广东 |
1013 |
四川 |
763 |
湖南 |
726 |
云南 |
693 |
贵州 |
599 |
广西 |
570 |
辽东 |
183 |
|
|
|
|
武进士人数
清廷选士,文武并举,在选取文科人才的同时,也重视武科人才的选拔。受“重文轻武”的传统思想影响,现存清朝武进士题名文献明显少于文进士。武殿试后,虽也有金榜、武进士登科录等档案形成,但武进士并不“镌刻碑石”,没有形成关于清朝武进士的完整题名录,加之金榜、武进士登科录存世已不完整,故对清朝武进士总人数做出统计,并非易事。清朝武殿试始于顺治三年(1646 年),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 年)清廷将武科考试废止,256 年间共举行武科殿试109 次,每科录取人数从20 余人至300 人不等。顺治朝每科约200 人,康熙朝每科约100 人,雍正朝每科120 余人,乾隆朝至同治朝每科 25 至 110 人。以咸丰十年(1860 年)取中25 人为最少,以顺治十八年(1661 年)录取301 人为最多。清代顺治朝至光绪朝109 次武殿试共录取武进士9514 人。
清历朝武进士人数表
顺治朝 |
1411 |
康熙朝 |
2242 |
雍正朝 |
608 |
乾隆朝 |
1675 |
嘉庆朝 |
594 |
道光朝 |
858 |
咸丰朝 |
172 |
同治朝 |
482 |
光绪朝 |
1472 |
|
|
因清朝武进士没有完整的题名录,难以按甲次、地区做出统计。但就状元而言,109 位武状元地区分布情况如下表 :
清各省武状元人数表
直隶 |
41 |
山东 |
14 |
八旗 |
9 |
江苏 |
7 |
浙江 |
7 |
山西 |
7 |
河南 |
5 |
广东 |
4 |
甘肃 |
4 |
陕西 |
4 |
福建 |
3 |
江西 |
2 |
四川 |
1 |
贵州 |
1 |
|
|
翻译进士人数
翻译科是清政府为选拔满文和蒙古文翻译人才而设立,其考试程序、考试内容和录取方式均仿照文、武科考试。雍正元年(1723 年) 定“翻译乡试于雍正二年十一月举行,会试于雍正三年二月举行,殿试于三月举行”。但实际上,迟至乾隆四年(1739 年)才举行首次翻译会试,且仅取中 22 人,乾隆帝以人数较少,未举行殿试,均给予进士出身。此后清朝翻译会试取中人数从未有超过 22 人的科次,翻译殿试也从未举行,会试后对录取者直接给予进士出身。
清朝的翻译会试自乾隆四年(1739 年)始,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清政府将翻译科停止,共举行翻译会试 54 次,每次录取 2 至 22 名翻译进士不等。笔者根据光绪《钦定科场条例》以及礼科题本、朱批奏折、录副奏折等档案的记载,对清朝所取翻译进士人数进行统计, 清朝共录取翻译进士 357 人。
清政府通过科举考试,选录文进士、武进士和翻译进士总计36600 余人,是为清朝高级精英人才群体。这一群体在清朝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