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认删除?
少年康熙、西洋教士与历法之争
2021.06.25
作者:曌 峰
0
0

“日月盈仄,辰宿列张”,日月星辰对于古人而言,不仅是单纯的天文现象,而且是能昭示人类活动的一种神秘力量,历史上围绕历法的测算发生过很多故事。康熙八年(1669 年),清廷内部就发生了西洋传教士南怀仁弹劾钦天监监正杨光先、监副吴明烜历法有误的事件。

由于议政王大臣们认为历法深邃、是非难辨,于是康熙帝委派大学士图海等人赴观象台现场实测,结果“南怀仁所指,逐款皆符,吴明烜所称, 逐款不合”。这次实测验证了南怀仁推算西式历法的科学性。

康熙帝下令为汤若望平反,将杨光先撤职,命南怀仁任钦天监监副, 并请来白晋、张诚等传教士传授天文新法。

清初顺治朝时“历法之争”即已开始。顺治帝亲政之后,抑勋贵、循汉法、用西历,甚至称西人汤若望为“玛法”(意为“祖父”),与保守的勋贵大臣形成了激烈的政治冲突。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的一件顺治十一年(1654 年)的题本档案中,钦天监监正汤若望称 :“恭照皇上特用新法推造时宪历,日已成一代巨典。”顺治帝传谕 :“监员学习西洋历法,毋得悚懒”等内容。重视钦天监和推行历法已然成为顺治帝表明政治态度的一个重要风向标。然而,顺治帝逝后,康熙四年(1665 年),鳌拜等制造了历法之争——“汤若望案”。

古观象台

起因是在康熙三年(1664 年), 徽州府新安卫官生杨光先上书《请诛邪教状》, 历数汤若望布党京城意图谋反、侵害圣经贤传、《时宪历》书依西洋新法,《时宪历》只编 200 年,于国祚“俱大不合”、以地圆说蛊惑人心、荣亲王葬期“不用正五行”等数条大罪。议政王大臣畏惧鳌拜等权臣,拟处以汤若望等钦天监官员凌迟或斩立决,任命杨光先为钦天监监正,其后又于钦天监中设立满职官员以强化监控。

“汤若望案”实质是鳌拜等满族守旧亲贵以此逼迫议政王大臣表态,最终“尽用光先说,谴汤若望,其属官至坐死。遂罢新法,复用大统术”。经过这一场“指鹿为马”的政治闹剧,权臣势力大张,顺治朝诸项新政陆续被废止。即便是地位超然的孝庄太皇太后亲自出面, 亦仅保得汤若望等数人不死。

一个钦天监为何能把王朝的帝王与权臣、前朝与后宫、祖制与新法、礼教与西学搅得波谲云诡?

from clipboard

汤若望题为属员抚恤事题本

“汤若望案”固然主要是源于汤若望本人身份的特殊性,但于钦天监本身亦不无原因。钦天监之源流,肇始周朝,其雏形“太史”于此时开始见诸史料。《尚书·顾命》中将大史(即太史)与辅佐帝王的大保、职掌宗法的大宗并列,地位之高可见一斑。后又历秦汉之太史令、隋之太史监、唐宋元之司天台、司天监乃至明清之钦天监。古人以《周易》爻辞概其职掌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则之”。其核心职能是通过对天象的神权解释来辅助王朝的政治决策。由此,文官群体可通过对神权的解释来挟制王权,因而在政治斗争中贯彻自己的意志,甚至成为更迭王朝的舆论工具。通过对“历法之争”始末和钦天监职掌的梳理,我们也就不难理解钦天监所象征的神权对于封建皇权的特殊意义。

康熙八年(1669 年)八月,康熙帝为汤若望平反。康亲王杰书等议政大臣议复 :杨光先系妄生事端、殃及无辜,捏造无影之事……恢复汤若望的“通微教师”之名。十一月,康熙亲拟汤若望悼文“聿垂不朽之荣,庶享匪躬之报。尔有所知,尚克歆享”。一场中西历法之争, 夹杂着权力的较量至此最终落下帷幕。

相关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