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认删除?
数九寒冬冰上走
2021.06.24
作者:郑海鑫
0
0

在古代,冰上活动泛称冰嬉,又名冰戏。清代冰嬉融军事演练、娱乐和技艺于一体,形式多样、规模宏大、寓意丰富。清代诗人王昙“五百拣花人,三千扫雪兵”的诗句记录了当时冰嬉盛典的宏大场面。

入关前,生活在东北地区的满族人就有冰嬉的传统。明天启五年(1625年)正月初二日,远在关外的建州女真在太子河上举行了一次冰上盛典。据《满文老档》记载,这一天努尔哈赤率领众福晋及子女、王公贝勒、文武百官及他们的女眷来到太子河上,先由贝勒和随从进行两次冰球比赛。继而举行三轮女子冰上赛跑,第一轮选手均为汉官夫人;第二轮选手均为蒙古贵族们的夫人;第三轮选手为努尔哈赤的福晋及女儿们、满洲及蒙古贵族的福晋们;比赛期间女选手们在冰上疾跑不慎摔倒,引得努尔哈赤及众人大笑,赛后拔得头筹的女子获赏金银数十两,落后的选手也可获得几两赏银,算是参与奖。

from clipboard

《大清仁宗睿皇帝实录》关于嘉庆帝阅冰嬉的记载

入关后,清宫里依旧保留了冰嬉这一传统。乾隆帝“顺时陈国俗,择地试雄观”的诗句表明冰嬉已成清朝国俗。每年冬至数九以后,西苑太液池(今北京的北海、中南海)结冰坚实,举行冰嬉盛典,一直持续到三九。事实上,从每年十月起,内务府就已开始冰嬉盛典的筹备,提供盛典所需的银两,预备冰鞋、行头、弓箭、球架等盛典所需之物。在八旗、前锋统领、护军统领等处挑选几百名善走冰的兵丁进行训练;盛典开始前在北海四周搭彩棚,插彩旗,悬彩灯,布置观赏场地;除皇帝后妃外,王公大臣、外国使节也会被邀请前来观赏冰嬉。

乾隆时期皇家冰嬉发展到高峰,八旗士兵技艺高超,抢等、抢球、转龙射球等项目颇具代表性。

抢等,类似于现在的速度滑冰,不计时,先到达终点者为胜。参加抢等的兵士们所穿单齿冰鞋只在鞋底嵌入一条钢片,减少了在冰上滑行的阻力。冰鞋由内务府统一制造,比赛结束后收回冰鞋,统一保管。抢等设立起点和终点,几人一组同时出发,按照穿过终点的先后顺序士兵们获得不同的奖赏。

抢球,像是冰球与橄榄球的组合,是一项集体性的冰上项目,由多人参加,分为两队,一队着红衣,一队穿黄衣。双方各有一个球门,以射入对方球门内球多者为胜。抢球不允许用脚踢,只能用手抢夺投掷,抢球时穿双齿冰鞋,鞋底嵌有两根铁条,更加平稳。抢球比赛基本上延续了蹴鞠的比赛规则,两队比赛结束后,再续两队,一轮大约四至六场,持续一天。

转龙射球是把射箭技术融入冰嬉活动中的一个项目,也是集体编队、多人进行的冰嬉活动。该项目八旗各出一队,计八队,共有兵丁160名,幼童40名,均穿马褂背小旗。各支队伍按旗色顺序相接,在规定的弯曲的冰道上滑行,在滑行中表演前后转、平衡等动作,其他弓矢兵则负责射中天球或地球。转龙射球将弓矢射箭与滑冰结合,大大提高了两者的难度,故而对射箭和滑冰的技术要求都极高,正可谓是“太液冻初坚,冰嬉对对连,弯弧兼肄武,仰射采球圆”。

除了以上三种形式,冰上表演的花样不断翻新,在糅合杂技的艺术内容和武术动作技术上,不断增加冰嬉运动的动作难度。出现了摆山子、打滑挞、花样滑冰等运动项目。《冰嬉图》中也将这些技艺高超、形象各异的冰嬉项目生动地绘制出来。

冰嬉项目多样,八旗兵丁展示了高超的冰上技艺,不仅让观者大饱眼福,更有着丰富的政治寓意。

皇家利用冰嬉大典鼓励兵士重视冬训,提高了军队的军事技能,加强了军队战斗力。冰嬉时近岁尾,八旗兵丁参演人数众多,给兵士们以银钱奖赏,使八旗兵勇感激皇恩浩荡,起到笼络人心的作用。即使因特殊原因冰嬉大典被取消,兵丁的赏银也酌情发给,这更能说明统治者恩施八旗兵丁的良苦用心。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腊月的冰嬉活动,还特请台湾高山族首领、外国使者观看;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西藏贵族首领噶伦受邀观看冰嬉;道光帝曾命蒙古多部的台吉、郡王、贝子等上层首领观看冰嬉,还曾命琉球国使臣向国壁、暹罗国使臣拍针伦素攀那密等人在神武门外瞻觐冰技。无疑,通过盛大的皇家冰嬉大典展示了国力,宣扬了国威,礼遇了友邦。

from clipboard

道光帝为停演冰嬉事上谕

皇家冰嬉遇有特殊情况也会被取消,如嘉庆四年(1799年)因高宗驾崩未出27个月,下令停止演冰嬉;嘉庆九年(1804年)、十年(1805年)连续两年因冬季天暖冰薄停止冰嬉。

冰嬉大典虽为定制,但在道光时期已经衰落。从之前八旗皆演冰嬉,缩减为内务府三旗;由之前举行多日,减为只举行一日。光绪二十年(1894年),光绪帝仿照乾隆帝侍奉太后观看冰嬉大典的先例,举行冰嬉,但只持续了约两个时辰。清廷已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撑规模宏大的皇家冰嬉了。

相关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