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认删除?
宫廷鹰鹞
2021.06.24
作者:刘桂林
0
0

鹰鹞是历代文人墨客笔下的重要题材之一,尤以题咏描绘鹰鹞的诗词歌赋、绘画书法不胜枚举,而在诗文中提到鹰鹞的佳句,更是不可胜数。遨游苍穹的鹰鹞,为何如此博得人们的青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它具有不畏艰险、敢于进击的天性。

以射猎习武为世代习俗的满族人民,很早就与鹰鹞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生活的东北地区更是成为向清廷进献鹰鹞的基地。在呈进清廷的鹰鹞中,当首推名鹰海东青。由于此鹰自海东而来,所以称之“海东青”,也名“海青”。它俊健无比、擅捕天鹅,从它捕得的天鹅的嗉囊中,还往往可以获得珍贵的东珠,因此备受人们的喜爱。

from clipboard

明 林良《双鹰图》

清代鹰户同其他皇庄庄户一样,照例要向宫廷交纳赋税丁银。如果鹰手向朝廷交鹰,则可将鹰折银,抵销正赋。《大清会典事例》记载,顺治十八年(1661年)议准,凡鹰户投充新丁,有交海青者,每架可折银30两,另赏银10两、毛青布20匹。而交普通鹰者,一等鹰每架折银15两,二等鹰10两,三等鹰5两,四等鹰和体长尺余、只捕小鸟的鹞子,仅折银1两。辽东、黑龙江一带是呈进名鹰海东青的主要地区,其他地方鹰户捕猎海东青的,皇帝也谕令照例赏赐。从朝廷优厚赏赐来看,也足见海东青之珍贵。

各地鹰手由鹰户头目率领猎捕鹰鹞。捕得的鹰鹞,一方面呈进宫廷,由清宫内务府养鹰鹞处收缴饲养,供皇帝御用;一方面用鹰鹞来猎获雉鸡,供内廷御膳和祭祀。

随着木兰秋狝的开展,在清康熙年间宫内即设立了鹰房,用以饲养鹰鹞。乾隆十一年(1746年),改鹰房为养鹰鹞处,除饲养鹰鹞外,还饲养猎狗,因而也称狗处。据《啸亭续录》记载,养鹰鹞处始设于紫禁城东华门内。嘉庆七年(1802年),奉谕令迁往东安门内长房。据《历代职官表》记载,养鹰鹞处设管理事务3人,由王公、御前大臣或侍卫等兼任;协办事务兼鹰上统领2人,头领和副头领各5人,另有笔帖式3人。

此外,在西直门法华寺内,还建有规模宏大的鹰厂,在鹰厂内建有精致的雕笼,专以饲养鹰、鹞、雕之用。据清代内务府档案记载,乾、嘉年间曾经对雕笼大加修饰。由于饲养鹰鹞数量的增加,有时雕笼不足,赶忙添做。嘉庆十八年(1813年),笼养鹰鹞雕等猛禽,占有正房和厢房达14间之多。雕笼每座各面阔、进深1丈2尺,柱高1 丈,5檩挑山。笼内放置直径3尺、高1尺的40斤木盆一个,以投放饲料和饮水。鹰鹞入笼饲养之前,由养鹰鹞处行文内务府营造司,要求建造或修理雕笼。嘉庆六年(1801年)三月,有6只雕要入笼饲养,就修理了旧有的3座雕笼和3个杉木鹰盆,另外添做3座雕笼,并成造了铁箍杉木鹰盆3个。当时仅用于添造3座雕笼的席箔,就达144 领。按照养鹰鹞处要求的日期,这3座雕笼在城内成造之后,装13车,从城内米盐库再运到西直门法华寺鹰厂,以备应用。如果所养之鹰雕出笼,仍由养鹰鹞处知会营造司,将无用的雕笼派人查收,拆卸后再运回城内米盐库收存。

from clipboard

海东青雕像

野生的鹰鹞,原本以飞鸟和各类小动物为食。它们由宫廷饲养时当然要顺其食性,喂以肉食。据宫内所存乾隆年间的《养牲底簿》记载,雕鹰每只每日食用羊肠10两,而鹞子每只每天则食用6只麻雀。每当秋高气爽,禽兽肥美之时,清帝总要巡幸木兰,行围射猎。届时车水马龙,浩浩荡荡。在上万人的狩猎队伍中,养鹰鹞处的官兵鹰手披弓架鹰,威风凛凛,北上随围。经过精心饲养训练的鹰鹞,此刻是大显身手的时候。行围结束后,照例要举办庆功会。在艺人们演奏的乐曲中,还有一首《飞燕捉天鹅》的曲子。不仅如此,康熙年间,皇帝还曾谕令在华的西洋人利类思(意大利)撰写了洋洋万言的《鹰论》。乾隆时期任职宫廷的西方画师郎世宁(意大利)、艾启蒙(波西尼亚,在今捷克)等,也在画幅上描绘过苍鹰的雄姿。鹰鹞之被清宫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相关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