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认删除?
“正大光明”匾背后的故事
2021.06.24
作者:王光越
0
0

紫禁城,肃穆的太和殿,金镶玉嵌的天子御座,衬托出皇权的无限威严。在漫漫的中国封建社会里,为了这赫赫皇权,演绎出了太多太多父子反目、骨肉相残的历史活剧。其中有郑伯克段欲擒故纵的机谋;有唐太宗玄武门布下的刀剑;有曹子建《七步诗》的凄楚哀怨;也有大宋内廷“烛光斧影”的传闻疑案……登上宝殿御座,“君临天下”不再单是一种威仪,而是封建社会特定的民族、阶级、集团乃至个人利益的最高体现。

到了清代,从太祖努尔哈赤到康熙帝玄烨,在100余年的时间里,攻城略地,平藩戡乱,设署建制,励农经商,无论军机政务多么繁忙,却始终不能摆脱激烈的皇权斗争的困扰,以致堪称一代明君的康熙帝,也被皇子之间的相互攻讦、结党谋奸弄得心力交瘁。

从皇位传承的模式上看,在康熙帝之前,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是通过八王共治的推选制度继承汗位的。皇太极的儿子福临,基本上也是采用推选制继位的。康熙帝幼龄继位,则是孝庄皇太后的决策并取得了顺治帝福临的同意。在皇帝继位的前前后后,存在着激烈而复杂的权力斗争,虽然都最终避免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但由皇权传承而引起的强烈政治震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清朝统治的稳固和行政效率。

康熙帝是一位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帝王,他很早即发现了缺乏规则的皇位传承,不利于皇帝的集权和封建政权的巩固。又恰逢平定三藩之乱的艰难时刻,康熙帝几欲亲征的决心和计划,为其推出嫡长子继承制提供了契机。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康熙帝宣布以年仅两岁的嫡子允礽为皇太子。允礽在嫡子中虽排行第二,但因他的同胞哥哥夭折,遂位序第一。是年十二月十三日举行了清朝第一次立储大典,翌日,颁诏天下:“授允礽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

但令康熙帝没有想到的是,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皇太子,日益显现出偏狭、暴戾、焦躁的性格特征。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客观上他成为其他成年皇子觊觎皇位的首要攻击目标,而其自己也越来越不能安于长期处于储君的地位了。因此围绕皇太子形成了太子党,与之对立的是由部分皇子组成的反太子党。

太子党肆恶虐众,贪渎纳贿,对皇权产生了威胁;反太子党寻机攻讦,最终导致了康熙帝两立两废皇太子的结果,从此他再未明立皇储。但康熙帝已经不能遏制皇子们谋取皇位的野心了。后来的雍正帝胤禛,在他继承皇位的同时,也背负了阴谋篡位的恶名,留下了千古之谜。使得雍正帝的地位长期不得稳固。

雍正帝即位后,从自己争夺皇位的亲身经历中吸取了教训,建立了“秘密立储”制度。在《雍正起居注》中记载了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十七日的谕旨。是日,雍正帝在乾清宫西暖阁面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满汉文武大臣、九卿:

我圣祖皇帝……命朕缵承统绪,于去年十一月十三日,仓卒之间一言而定大计……圣祖之精神力量,默运于事先,贯注于事后,神圣睿哲高乎千古帝王之上,自能主持,若朕则岂能及此也……今朕诸子尚幼,建储一事必须详慎,此时安可举行。然圣祖既将大事托付于朕,朕身为宗社之主,不得不预为之计。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以备不虞。诸王大臣咸宜知之。或藏数十年亦未可定,尔诸王大臣等当各竭忠悃辅弼朕躬……(诸臣表示无异议后)留总理王大臣将密封锦匣收藏于正大光明匾额后……

向王大臣、九卿表明不再公开立皇太子,而将立皇太子的秘密谕旨由王大臣见证藏在匣内,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待皇帝驾崩时一同拆启,

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

当众宣布传阅,即刻确定皇子的帝位。正所谓公同所启,立定大统。

关于秘密立储,有学者认为康熙帝已有计划,但未及实施。姑且不对此说进行辨析,仅就清代的秘密立储制度而言,无疑是雍正帝确立的。这种立储形式其实也并非清朝皇帝首创。据《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八《波斯传》载:“其王初嗣位,便密选子才堪承统者,书其名字,封而藏之。王死后,大臣与王之群子发封而视之,奉所书名者为主焉。”康熙帝与雍正帝作为饱读经史的帝王,对古今帝王术绝对是留心的,他们都可能留意过这条记载,只不过是雍正帝成了这种秘密立储制度的实践者。

秘密立储因为不过早地宣布皇位继承人,也不因循嫡长子继承制,所以有心帝位的皇子,从理论上说都有机会。他们心存希望,在不知父皇好恶的情况下,便会努力用帝王的标准来塑造自己的形象,以求将自己的名字简于帝心。同时,还因为没有明确的竞争目标,所以也不可能形成庞大政治集团的结党行为。此法虽不能彻底消弭统治者内部争夺帝位的斗争,却避免了公开确立皇储所造成的皇子之间的血腥争斗,以及储权对皇权的威胁,减弱了帝位之争的激烈程度,使得皇权得以平稳过渡,也使以后的皇权斗争,变得温和、充满计谋。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就要算道光之子奕詝和奕䜣两兄弟争储了。

道光帝共有9个儿子,其中有条件和能力竞争帝位的只有奕詝和奕䜣两兄弟。两人关系密切,如同一母同胞。无奈皇帝既称寡人,皇位只有一个,究竟谁能成为皇位继承人,朝廷内外猜测颇多。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道光帝的秘密立储匣。匣中有立储谕旨一份,满汉合书:“皇四子奕詝著立为皇太子。”又汉文书“皇六子奕䜣封为亲王”。内层的包封纸上写有“道光二十六年六月十六日”,并有道光帝的签名。外层包封纸上写有满文“万年”,也有签名。说明道光帝早在死前四年就已确定继承人。朱谕一份,上书“皇四子奕詝著立为皇太子,尔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赞辅,总以国计民生为重,无恤其他”。放在一个带有“慎德堂”图记的板夹中。根据《上谕档》和《清宣宗实录》可以证明,此份朱谕是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道光帝临死前在圆明园慎德堂亲笔写的。但是它不是匣中的原藏谕旨,而是公启匣后一并放入保存的。

from clipboard

道光帝立储密旨及立储密匣

面对历史的沧桑,也许有读者还会发问:秘密立储制度,虽然有利于皇权的平稳过渡,但是不是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皇子之间的正面竞争,也不利于皇帝发现皇子所存在的人格缺陷。如果当初康熙帝采取了秘密立储,那么后来做皇上的就很可能不是有才干的雍正皇帝了,也就没有了康乾盛世。如此,清朝的历史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景象呢?

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它把从历史个案的偶然性中探索历史发展必然性的任务,留给了后人。

相关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