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认删除?
乾隆帝眼中的翁方纲
2021.06.24
作者:刘文华
0
0

翁方纲(1733 - 1818 年),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顺天府(今北京)大兴县人。翁方纲是乾嘉名儒,也是著名的诗人、学者。他精心汲古,博学多闻,既能诗文,又擅书法,性嗜金石,精于考证。他对经学、义理、诗歌、书画、谱录、金石学等都有很深的研究,著作等身。乾嘉时代,翁方纲被称为“北学领袖”。

翁方纲在科举求仕的道路上比较幸运。12 岁为秀才,15 岁中举人, 20 岁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之后,翁方纲授官编修,先后典试过江西、湖北、顺天乡试,曾任广东、江西、山东学政,参与了乾隆朝中后期几乎所有的重大文事活动。翁方纲文名显赫,但仕途先扬后抑, 颇有波折,他最高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从二品),以鸿胪寺卿(正四品)退休。这与乾隆帝对翁方纲的认知是有关系的。

据史料记载,翁方纲受乾隆帝“知遇”,始于他擅长“清书”(满语)。满语是当时的国语,乾隆帝对满语的传承极其重视。据说翁方纲庶吉士散馆考试时,乾隆帝以翻译陶渊明《桃花源记》命题,当日中午,翁方纲就完成了考卷。乾隆帝拿其考卷认真阅读,再三问他的名字,然后说“牙拉赛”(汉语“好”的意思)。第二天,翁方纲被钦定一等一名。翁方纲给乾隆帝的第一印象是一位国语(满语)学得不错的年轻文人。

史籍中记载,乾隆帝多次与他人谈及翁方纲的学问。乾隆二十四年(1759 年)三月,试差考试,翁方纲名列一等第五名。乾隆帝询问翰林院掌院学士蒋溥 :“闻翁方纲会作文章,然乎?”蒋溥回奏 :“此人学问甚好。”乾隆帝连连点头。同年闰六月,乾隆帝钦点翁方纲任江西乡试副考官,正考官是工部右侍郎钱维城。钱维城谢恩召见,乾隆帝问 :“汝副考官学问何如?”钱维城回答说 :“臣实不知。据今岁考列一等前列,想其学问当好。”乾隆帝又问 :“汝亦久为翰林,何以不知?”钱回答 :“此人日日闭户读书,不与人酬接,是以不知。”由此,翁方纲也许给乾隆帝留下了个闭门读书、不问世事的书呆子印象。乾隆四十四年(1779 年),又是乡试之年,要委派各省监考官。乾隆帝问刘墉 :“翁方纲是汝同年否?”刘墉回答 :“是。”乾隆帝又说 :“其学问在北方中所少。”刘墉回答说 :“即在南方亦所少。”看来乾隆帝也认为翁方纲是北方学人中的佼佼者。


from clipboard

乾隆帝老年朝服像

以上记载都表明乾隆帝对翁方纲的学问还是比较认可的。如果说这些记载都出自翁方纲家史,可能有溢美成分的话,那么乾隆帝自己的亲笔是最真实的记录。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宫中档案中恰有这样的记载。

乾隆二十四年(1759 年),翁方纲任江西乡试副考官完考后上折复命,朱批“似有心,可慢试用,平。”这是翁方纲首次外出任职, 乾隆帝对其评价还不错,表示要慢慢加以试用。乾隆二十九年(1764 年),翁方纲出任广东学政,上折谢恩,朱批“似有出息,此任可”。乾隆三十五年(1770 年),翁方纲任湖北乡试正考官,事后上折复命,朱批“亦妥当,再看”。此时,乾隆帝对翁方纲有了比较实在的评价(不再用“似”),认为他“妥当”,但还要继续考查。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翁方纲新授江西学政,上折谢恩,乾隆帝朱批“学问好,人亦可”。乾隆五十四年(1789 年),翁方纲任江西学政三年期满上折,朱批“学问好,亦可”。这段时间,“学问好”是乾隆帝对翁方纲最主要的评价。总体而言,乾隆帝对翁方纲的学问是认可的,对于其为人也基本持肯定态度。但是,乾隆帝并不太重用翁方纲,说明这种认可也较有限。最能证明这一点的是一份翁方纲的请安折,翁方纲名字旁边赫然有乾隆的朱批 :“中等文人而已!”这份请安折很可能是翁方纲在乾隆末期任职山东学政时所上,这应该是乾隆帝对其的最终判定。而翁方纲也正因为在山东学政任上由于所谓的“不能约束家人”被弹劾,遭免  职回京。

from clipboard

江西乡试副考官翁方纲为任广东学政事谢恩折

清朝选官任官有一整套完备制度,其中皇帝对于官员的考量,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乾隆帝对臣下向来不轻易加以赞许,即使是名宿硕儒,也未必能得到其许可。即便得到了肯定,身背“文人”标签,也未必得到重用,翁方纲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相关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