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认删除?
明月之珠出江海
2021.06.23
作者:倪晓一
0
0

2018年1月8日落幕的文化部、国家博物馆与卡塔尔博物馆管理局共同举办的“珍珠:来自江河海洋的珍宝”展览,对珍珠进行了全新的诠释。而故宫博物院珍宝馆推出的“珠光宝气——珠宝饰品与珠宝镶嵌类器物”展则展出了百余件清代宫廷珠宝,其中也不乏精美的珍珠制品。珍珠,这种“生长”出来的珍宝,再一次引发了热爱生活和时尚的人们热切的关注。珍珠的起源、采捕珍珠的艰辛、珍珠首饰的美好寓意和超凡工艺,中西方既有不同的见解,亦有心有灵犀的默契。清代宫廷珍珠的采集和佩戴在档案中也留存了大量记载。

明月之珠出于江海,藏于蚌中,蚗龙伏之。王者得之,长有天下,四夷宾服。 ——《史记》

在西方,珍珠的高贵典雅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地位的象征。它被用来装饰王冠、国王的宝座和教皇的权杖。而在我国,润泽完美的珍珠同样可成为皇帝冠冕衮服上的宝珠、后妃簪珥的垂珰。清代用珍珠制作的朝珠地位更是卓然。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三月二十四日,乾隆帝针对宫廷中一种特殊珍珠的用途专门下旨:“正珠朝珠,定例惟御用。至皇子及亲王、郡王,不但不准戴用正珠,即东珠朝珠亦不准用。嗣后分封王爵俱不必赏给珠子朝珠。钦此。”

东珠饰品

朝珠是清廷礼服专用的佩饰之一。不同等级人员佩戴不同材质的朝珠,而朝珠中地位最尊崇的,莫过于谕旨中所说的“珠子朝珠”。清代皇室在各地采集来的珍珠中,对产自东北龙兴之地的东珠青睐有加,而东珠中品相最佳者称正珠。

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恶波横天山塞路,未央宫中常满库。——王建《海人谣》

东珠亦是天然形成的珍珠,需要专人捕捞采集。这种东北地区的淡水珍珠由内务府都虞司下设在吉林松花江区域的打牲乌拉处负责采捕进贡。打牲乌拉处设总管、翼长等职官。采捕的内容以东珠为主,还包含松子、蜂蜜、鲟鳇鱼、貂鼠皮等。负责采捕的人员称为“牲丁”,每30人设1个珠轩,计有65个珠轩。这意味着专为宫廷采捕东珠的人达1950人。那么,每年可以采获多少东珠呢?

以国力强盛的乾隆中晚期为例,档案记载: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进头等东珠52颗,二等东珠116颗,

三等东珠193颗,四等东珠107颗,五等东珠271颗,无光东珠285颗。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进头等东珠22颗,二等东珠67颗,

三等东珠200颗,四等东珠199颗,五等东珠257颗,无光东珠159颗。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头等东珠19颗,二等东珠59颗,

三等东珠133颗,四等东珠234颗,五等东珠268颗,无光东珠273颗。

依上述档案记载,头等、二等东珠的数量均呈下降趋势。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曹植《洛神赋》

东珠资源稀少,采捕不易。采珠人历来生活艰辛,劳作风险大。牲丁们在采捕东珠时亦是冒着生命危险。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上谕:“向来打牲乌拉采珠人等,间有淹毙,并无恩赏。嗣后着照恩赏兵丁白事例,加一倍赏给。”

from clipboard

乾隆帝为孝贤皇后东珠顶冠东珠朝珠代代传承事上谕

或许是因为其采捕艰辛,顾念物力,清帝既严格限制东珠的使用范围,又明确规定特殊的东珠饰品要代代传承,不令其虚置。

乾隆六十年(1796年)十二月十四日,乾隆帝再颁谕旨:“长春宫向有孝贤皇后东珠顶冠、东珠朝珠等件在彼陈设……况此等贵重物件,原为端闱服饰,自当为世代皇后之用,又何必虚为供奉,致占宫闱之地……所有长春宫供奉孝贤皇后东珠顶冠、东珠朝珠等物,嗣皇帝即位后,皇后即可服用……”将结发之妻孝贤皇后的东珠顶冠、朝珠谕令传给儿媳,并要求“自当为世代皇后之用”,这种传承,成全了珍珠的美丽,也成全了后世的审美。

相关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