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认删除?
邮票里的历史档案
2021.06.23
作者:周欣华
0
0

小小邮票,方寸空间,常常体现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历史、科技、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及自然风貌等特色。在我国发行的特种和纪念类邮票中,出现过以石室金匮——皇史宬和历史档案作为题材设计的邮票。

《国际档案周》纪念邮票

1979 年 11 月 26 日,为配合国际档案理事会举办的国际档案周活动,邮电部发行了编号为 J51 的《国际档案周》纪念邮票,全套 3 枚,由著名邮票设计师孙传哲先生设计。第 1 枚为“中央档案馆”,第 2枚为“皇史宬 - 金匮”,第 3 枚为“皇史宬正殿 - 石室”。“石室金匮”第一次进入了具有“国家名片”之称的邮票领域。皇史宬坐落于北京市中心附近的南池子,始建于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 年),为皇家档案典籍库。其建筑包括正殿、东西两座配殿、碑亭、宬门等。正殿“石室”为砖石结构,未用木材,四面墙平均厚 4.8米,设有换气窗口,以优良的物理条件保障档案典籍库的通风和温湿度,以期“纸寿千年”。屋顶覆盖着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四面围绕厚实坚固的朱红色墙体,加上汉白玉栏杆、石阶和基座,整个建筑看上去富丽庄严。邮票画面配以黄色背景,尽显皇家气派与昔日皇家档案

库的风采。票面上“皇史宬”三字,由时任中国邮票总公司邮票设计室主任孙少颖先生书写。金匮,存放于皇史宬正殿“石室”中,现存数量达 150 余个。“匮”

字,意指存放贵重物品的箱子。皇史宬中的金匮主要用于存放皇家的实录、圣训等珍贵档案。这些金匮的制作工艺非常考究,内箱体为樟木,材质耐久防虫 ;外表铜皮镏金,并手工敲凿龙纹,坚固精美。金匮邮票选用红色衬底,使画面显得更加深沉和厚重。

from clipboard

《中国古代档案珍藏》特种邮票

1996 年 9 月 2 日至 7 日, 第 13 届 国际档案大会在中国北京举行。为配合大会宣传并反映中国档案事业沿革与发展,邮电部发行了编号为1996-23T 的《中国古代档案珍藏》特种邮票。全套 4 枚,由著名邮票设计师王虎鸣设计。第 1 枚为“甲骨档案 - 商代龟甲”,第 2 枚为“简牍档案 - 汉代简牍”,第 3 枚为“金石档案 - 明代铁券”,第 4 枚为“纸质档案—清代国书”。

《中国古代档案珍藏》北京市邮票公司首日封

清代国书是清末国与国之间交往时使用的专门文书,通常具有礼仪性和凭证性的特点。邮票所选用的清代国书是清政府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致比利时国国书。满汉合璧,织锦面江崖海水龙纹函套,十分精美。这件国书有着不同寻常的故事。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六月十四日,光绪帝下旨,派载泽、戴鸿慈、徐世昌、端方、绍英等5大臣出洋考察政治,并随身携带了精心准备的国书,让大臣转达给各国君主。八月二十六日,考察团成员准备乘火车离京。当火车即将开动之时,反对君主立宪的革命党人吴樾在火车旁引爆*,死伤多人,大臣载泽、绍英受轻伤。此次出洋考察因此未能成行,考察团携带的几件国书也就留在了宫中。其中就有这件清政府致比利时国国书,现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邮票主图为国书封面,背景为国书正文中汉文部分的局部,充分展现了这件清代档案华丽典雅的装帧。

from clipboard

大清国国书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作为邮票图案以外,皇史宬、石室金匮、清代国书还出现在邮票的首日封上。当时为配合《中国古代档案珍藏》特种邮票的发行,中国集邮总公司、北京市邮票公司分别印制了邮票首日封和邮票丝织首日封。这些邮品均选择皇史宬的主体建筑石室作为主图,金匮、实录、圣训、国书等珍贵历史文物与档案也分别印制在首日封上,丰富了《中国古代档案珍藏》邮票的内容。

档案是人们在各项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原始记录,邮票则被人们称为一个国家的文化名片,是国家重要的宣传载体之一。档案与邮票的完美结合,推动了历史与文化的传播,一枚枚邮票与信封通过现代“邮驿”的传递,让清代档案走进了公众的视野,这样的“联姻”,也成为一段佳话。

相关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