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认删除?
皇家档案防火今昔谈
2021.06.23
作者:蔡立骁
0
0

2018年,巴西国家博物馆发生严重火灾,90%的馆藏文物化为灰烬,损失无法估量,成为21世纪的一个文化悲剧。回溯历史,清代紫禁城曾多次起火,宫中的文书档案也难逃厄运。

档案被焚

《清实录》记载,雍正三年(1725年),吏部文选司失火,“延烧房屋十数间,所有档案被毁”;乾隆朝,玉牒曾遭焚毁,乾隆帝对宗人府官员严厉斥责并处罚“宗人府王公等,平日办事草率,毫不尽心。今失火焚毁玉牒,伊等之怠玩可知。玉牒非寻常档案可比。着将该衙门王公等,交部严察议奏”。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文颖馆的大火,导致这一编纂汇集当朝优秀诗文的官方机构退出历史舞台。

档案文书被火会导致重要政务信息的缺失,为防患于未然,清廷要求“至内阁本章,及各衙门档案,皆应于正本外,立一副本,另行收贮。”实施多种举措加强宫中防火。

灭火设施

from clipboard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关于玉牒被焚的记载

吉祥缸:在中国古代,灭火主要依靠的是水。明清时期紫禁城内遍布水缸,用以灭火,因忌讳水、火二字,便称其为“吉祥缸”,又称“太平缸”“门海”。据《清会典》记载,清代皇宫内共有水缸308口,根据各宫殿防火需求设置大小规格和数量。为保证水缸能够发挥作用,安排专人每日挑水,保证水缸满水。冬季为防止缸内水冻结,每口缸下设置炭炉,为缸内的水加温,并由专人负责。

from clipboard

吉祥缸

激桶:清顺治年间出现的激桶(又称机桶或水龙),是一种使用人力操作的喷水灭火设备。主要利用杠杆和活塞原理,通过一提一压,将水桶内的水喷射出去,达到灭火的效果。自雍正五年(1727年)起,宫内普遍设置激桶,取得了较为良好的灭火效果。

from clipboard

激桶实物

灭火队伍

火班:清代建立了专门的宫廷灭火队伍——“八旗火班”。其主要由步军统领衙门、内务府护军营和銮仪卫选派官兵组成。挑选火班人员时,突出要求年力强壮、操演技艺娴熟。值宿要求由“总管内务府大臣、护军统领掌钥匙,护军参领共同稽查。嘉庆十九年(1814年),清廷制定了《紫禁城内及圆明园火班章程》。

有清一代,火班人员和灭火器具逐步增加。光绪十四年(1888年),因贞度门发生火灾,光绪帝下旨要求对火班进行认真整顿,故内务府重新修订了《火班章程》。主要调整了火班的组成人员和统属关系。除步军统领衙门步军100名保留外,护军营和銮仪卫官兵均予撤回;另由内务府挑选年力精壮的民役苏拉200人,专充激桶兵,分为两班,

5日一换;每晚宿值激桶兵操演激桶一次,确保激桶使用技艺娴熟。

此外,清宫内设有37处火烛班值班点,均配置有防火器具;宫内太监被编集成队,用以应急救火;宫内地面、沟渠定期维修,拔除杂草;京内大臣和八旗官兵也有入宫救火之责……

from clipboard

光绪十五年《火班章程》清单(局部)

今日消防

清代以灭火为主,现在以防火为重。清宫的这些灭火举措曾起到了一定作用,如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肩负着保管好珍贵的1000余万件明清档案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的神圣使命和重要职责。在消防设备、监测体系、队伍培养等方面均实现了现代化。

(一)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一史馆邀请专业的消防警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讲座;组织职工参观中国消防博物馆并进行消防培训演练;利用电子板报、发放消防常识手册进行消防知识宣传等等,使消防安全意识落实到每个人的心中。

(二)推进隐患排查治理

安保工作经常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对老旧大功率断路器及时更换,对所有房间线路进行标准化整理。

(三)提升火灾防控能力

建立日常排查、巡检制度;加强消防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及检测,使其保持良好运行和监控状态;每周组织一次微型消防站拉动演练。

巴西国家博物馆发生的严重火灾,向全世界敲响了警钟。档案安全,是档案馆、档案工作者、档案事业的红线、底线和生命线。安全工作任重道远,永无止境。

相关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