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在明清档案的保护与利用上,以往采用的方法是将档案拍摄成胶片,供利用者在阅读机上阅览有关内容。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数字化成为主流。自2011年开始,一史馆在国内同行业中率先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手段,并借助于社会力量,在馆藏1000余万件档案的开放、保护和共享上迈出了坚实而勇敢的一大步。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一史馆按照科学严谨的工作流程,执行先进的管理工作模式,保证了数字化成果的高质量。档案数字化工作特点:一是工区规模大,直接参与员工120余人。
档案数字化工作协同处室
档案清点分类与送修
工区面积300余平方米,配置数字化设备150余台;二是加工数量多,年均数字化档案可达80万件800万画幅;三是质量要求高,图像质量差错率低于1‰,档案信息漏扫率低于0.1‰,高于国家和行业标准;四是工期时间长,从2011年开始,已完成5期项目工程,后续项目工程仍在开展;五是协调部门多。
严格而顺畅的数字化工作流程:第一步是清点分类;第二步是逐页扫描,扫描要求分辨率300DPI,色彩模式为全彩扫描;存储格式为TIFF、JPEG2000、JPG;第三步是数据质检,采用智能处理,智能转换JPG/智能裁切/智能查重,人工图像质检覆盖率100%,人工原件质检覆盖率100%;第四步是成品验收,项目监管做到卓有成效。成品验收包括图像抽检、原件比对抽检、验收抽检。
明清档案数字化工作对档案的保护和利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期待通过数字化工作,早日向国家和社会提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档案逐页扫描
档案数字化安全工作零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