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日本冲绳县教育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琉历史关系研讨会,于1999年3月4日至13日,在位于日本冲绳县那霸市的冲绳县立公文书馆举行。参加会议的中国方面,经国家档案局批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首次以组团形式参加研讨会,代表团成员除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外,还有国家档案局、北京市档案局、江西省档案局、吉林省档案局、河北省廊坊市档案局及邯郸市档案局等单位12人。日本方面参加会议的有历代宝案编集委员会、冲绳县教育委员会、鹿儿岛女子大学、东北学院大学、冲绳大学、大东文化大学、冲绳市史编集室、那霸市历史资料室、浦添市立图书馆,浦添市教育委员会等单位。参加本届学术会议共120人。
开幕式上,日本冲绳县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安室肇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杨继波相继致辞。他们回顾了自1991年3月以来,经过中日双方友好合作,共同努力,通过以公布清代档案史料、举办学术研讨会、学者互相访问等形式,促进了中琉历史关系研究的发展,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在这本世纪最后一次研讨会上,展望未来,一定会在下个世纪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为研讨会提供了4篇论文,均是作者深入挖掘该馆所藏清代档案而撰写的,为中琉历史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观点、新资料。研究馆员方裕谨的论文题目是《清道光年间中琉关系研究》,全文分为中琉间政治、文化、经济关系及海难互相救助四个方面。文中重点是当大清帝国在鸦片战争时,由于国势渐衰而败于西方列强之后,在英法两强兵船游弋于琉球洋面,派人强行上岛入住,又长期赖着不走,还以武力相威吓的情况下,琉球国仍承认清王朝为宗主国。研究馆员吴元丰论文的题目是《清初对待琉球问题研究》,全文分为四个部分,说明清初清政府对待琉球的基本态度是,积极主动地与琉球接触,在送缴故明敕印问题上坚持原则;对所有来华琉球使节以礼相待,优给赏赐,并改善其居住条件;沿用明制,尊重琉球国王的合理要求,妥善处理两国的交往关系。副研究馆员李国荣的论文题目是《清雍正朝中琉难船互救述论》,全文分为三个部分,说明有清一代中琉难船相互救助制度的主要举措及实质内容,诸如馆释安置、衣粮资给、舟楫修葺、遣返回国等,在雍正朝均已初步形成并基本确定了。副研究馆员朱淑媛的论文题目是《试析琉球铜在清乾隆朝前期的补充作用》,全文分为四个部分,说明清初由于经济迅速发展与产铜不足的矛盾,导致银贱钱贵,琉球国冒险涉洋赴日本购铜,打捞落水洋铜,送到福建,解决其燃眉之急;不断向清廷例贡红铜,解决了宫廷建筑修缮、铜器铸造所需原料。这样既巩固了中琉两国藩属关系,在其转口过程中又促进了日琉间铜贸易的发展。
日本方面提供了两篇论文,其一为大东文化大学教授生田滋的论文,题目是《从朝贡关系看明代中琉关系的变化及其意义》,文中阐述明代洪武五年(1372年)到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中琉关系的变化,其间共分为七期,按其对琉球历史产生的影响,又可分为前、中、后三期。其二为日本那霸市历史资料室室长田名真之的论文,题目是《存留通事的工作与使命——关于乾隆十一年的漂流事件的处理》,本文是关于乾隆十一年魏献芝高岭里之子亲云上在福州存留通事任上,通过处理宫古岛尼漂流事件对其工作做了更明确的考察。
历代宝案编集委员会的专家对上述6篇论文,分别作了总结性评价,论文撰写者认真回答了有关问题的质询,被质询者做了令人信服的回答。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代表团一行在日本期间,还考察了东京国立公文书馆、横滨神奈川县立公文书馆、横滨开港资料馆、冲绳县立公文书馆,并与全国史料协议会及企业史料协议会进行了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