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认删除?
“皇史宬大讲堂”丨从档案史料看明末清初中西地图交流
2025.11.04
来源: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0
0

2025年10月31日下午,“皇史宬大讲堂”第二十一讲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开讲。本期特邀中国科学院大学汪前进教授,带来题为“从档案史料看明末清初中西地图交流”的专题讲座。

汪前进,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二级教授(荣休),国家博物馆舆图研究所所长、澳门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地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地图史与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等。现兼任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学术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委会委员、中国测绘学会边图委理事、北京科普文化促进会理事长和香港海外交通史学会通讯理事,《国际汉学》《中国航海》《科学学研究》等编委。主要从事中国地图学史、中国海洋科技史、中外科技交流史和科技宏观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研究,曾获郭沫若史学奖二等奖(合作)、中国军事科学院优秀成果一等奖(合作)。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在研项目主持人。


from clipboard


明末清初的中西交流,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占据着重要而独特的地位,这一时期,中西方在宗教、科学、技术、思想等方面展开了广泛且深入的交流,地图交流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汪前进教授依托丰富的档案与地图史料,对这段交流史进行了细致梳理,并围绕两大核心问题展开论述。一是中国地图及地图知识的西传,即西洋传教士通过绘制各种地图向欧洲介绍中国地理知识,包括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编纂的《中国地图集》、利玛窦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编绘的首部西文中国地图集《中国新地图集》、波兰传教士卜弥格编绘的《中国地图集》等。二是明清时期中国人对西方地理学说、制图技术的学习与利用,包括清代人们对欧洲“地圆说”从排斥到接受的历史,以及在欧洲传教士的帮助之下康熙帝如何组织测绘《皇舆全览图》的过程。

互动环节中,汪前进教授针对观众提出的明末清初地图交流对清代舆地学者的影响、传教士有关中国地图知识译介后在欧洲的出版传播等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汪前进教授以其深厚的学养,通过详实的图文资料与深入浅出的讲解,为观众生动还原了明末清初中西地图交流的壮阔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