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确认删除?
“皇史宬大讲堂”丨清代的西藏治理:以建立政教管理体制和制度为中心
2025.09.25
来源: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0
0

2025年9月22日下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举办“皇史宬大讲堂”系列学术讲座第二十讲,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张云研究员作了题为“清代的西藏治理——以建立政教管理体制和制度为中心”的专题讲座。

张云,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二级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兼职教授,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理事,“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担任多卷本《西藏通史》执行总主编,出版《丝路文化 吐蕃卷》《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西藏》等十余种,合著《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研究》等十余种,成果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等。

西藏作为我国重要的边疆地区,在清朝的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清朝的西藏治理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最终确定了由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领导的噶厦制。清朝对西藏的宗教首领给予了高度重视,并通过设立且不断提升驻藏大臣的地位等方式,在西藏建立了政教管理体制和金瓶掣签等重要制度,为维护西藏地区的长期稳定、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与主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讲座中,张云研究员首先介绍了清朝在西藏地区建立的行政管理体制,指出清朝的西藏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梳理了从蒙藏联合政权的政教分治、噶伦议政体制、郡王主政制直至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领导下的噶厦制的制度演变过程。其次,张云研究员说明了清朝治理下的西藏地方行政区划情况,包括由达赖喇嘛、驻藏大臣领导噶厦管辖的地区,班禅额尔德尼、驻藏大臣管辖的后藏地区,驻藏大臣直辖下的达木蒙古和三十九族地区,朝廷管辖下的大呼图克图、法王和地方特区。随后,张云研究员指出,驻藏大臣制度、摄政制度、金瓶掣签制度是清朝治理西藏的三项重要制度,阐述了这些制度演变发展的过程、发挥的历史作用、重要的历史意义等。最后,他总结表示,清朝的西藏治理是一个研究时间长、研究成果丰富的学术课题,但仍然具有很多有待深入挖掘的选题,需要拓宽视野,融汇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动态与成果,不断推动相关研究。

此次讲座,张云研究员立足于自身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和扎实的学术积累,从专业角度为观众全面、详细地介绍了清朝关于西藏治理的方方面面,观点鲜明、论证严谨,在现场及线上观众中引发了广泛共鸣与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