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沿袭明制,设大同右卫。顺治七年(1650年),裁玉林卫,并入大同右卫,改称右玉卫,或右卫。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为了防范西部准噶尔蒙古进犯,从北京等地抽调满洲、蒙古和汉军八旗兵丁移驻右卫,设置建威将军、副都统等员管带,成为当时全国八旗驻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后随清朝对准噶尔用兵形势和西北八旗防务体系的变化,右卫驻防八旗官兵数目不断减少,建制也相应降低。雍正三年(1725年),设朔平府,右玉卫改为右玉县。乾隆二年(1737年),建威将军从右卫移驻绥远城,不久改称绥远城将军。在右卫仅留副都统管带兵丁,归绥远城将军管辖。至乾隆三十三年,裁撤副都统,改设城守尉,归绥远城将军管辖。在右卫驻防八旗的设置、管理、改制等过程中,形成一定数量的满文档案。现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满文档案内,选译一组反映右卫驻防八旗官员玩忽职守、侵吞兵饷、亏空库银、勒索资财、彼此攻讦等案件的档案史料刊出,以供研究清代八旗制度、社会、经济及右玉历史的读者利用。
——编译者 郭美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