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0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迎来建馆百年。为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一史馆从10月9日起向社会开放内务府来文财务及修建工程等类档案15.2万余件、宫中履历档案约5.6万件,并在官方网站同步公开档案目录,欢迎广大利用者查阅利用。
内务府来文财务及修建工程等类档案
内务府,全称“总管内务府”,是清代管理宫廷事务的专门机构,内设广储司、都虞司、掌仪司、会计司、营造司、庆丰司、慎行司七司,上驷院、武备院、奉宸苑三院,另设有御茶膳房、御药房、武英殿修书处等40余处下属机构。内务府来文是内务府堂及其所属机构收到其他衙门及官员所发文件的统称,包括内务府各机构呈堂文件和相互间的往来文件,以及内务府收到的其他衙门发来的文件。
本次开放的清代内务府来文财务及修建工程等类档案共计15.2万余件,主要是内务府接收中央各部院、八旗都统、京师及地方机构官员的公文,内容涉及财务、民族事务、土地房屋、修建工程、刑罚、织造、关税、盐务等方面文件。档案的起止时间为雍正九年(1731年)至1920年。该项档案对于研究清代宫廷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工部为拆修正阳门外窎桥事致内务府咨文 (局部)
宫中履历档案
宫中履历档案隶属于宫中档案,即“宫中各处档案”,是指原藏于清朝皇宫内廷中的各类档案。1925年10月故宫博物院成立后,文献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前身)清理内廷保存的各类档案,将懋勤殿、景阳宫、批本处、内奏事处搜集的档案统一存放,并按一个系统进行保管和整理,命名为“宫中各处档案”,其中包括奏折、上谕、档簿、图籍、试卷、贡单、履历单等。
一史馆藏宫中履历档案是清朝皇帝及有关衙门在铨选、任用各级官员的活动中形成的文书,依照其形制,大致区分为履历引见折、履历引见单、履历引见片三类,主要记载了清代官员的姓名、年龄、籍贯、出身、职务、升迁调补经历、重要政绩战功、验看官员结果、皇帝批语等内容。
例如:清乾隆时期的官员刘墉,曾任安徽学政、江苏学政、太原知府、陕西按察使、体仁阁大学士、会典馆总裁等职,参与《四库全书》编撰,其在嘉庆朝奉旨协办和珅贪污擅权案,为官清正廉洁,深受百姓爱戴。本次开放的履历引见片记载,乾隆十六年(1751年),刘墉中进士后被乾隆帝召见,乾隆帝对他的评语为“伶俐”,档案上方补充有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刘墉由江苏学政升迁至户部右侍郎的记录。履历引见片上的朱批,无论其为过录还是御笔,均属“朱批记载”,即皇帝在召见、引见官员时,通过“观其体貌情态,听其言语论说,察其人品性格,综合考虑”后,做出的简短评价,反映出皇帝对官员的印象看法,也是任用官员的重要参考。
刘墉履历引见片
一史馆藏宫中履历档案约5.6万件,档案起止时间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至1911年,详细记录了清代官员的履历和官职任免情况,是研究清代职官制度和清代人物的一手资料。